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

前人養老下篇 ~ 其二


續完 ~

○杖

杖曰“扶老”,既可步履借力,且使手足相顾,行不急躁。其长须高过于头一尺许,则出入门户,俾有窒碍,可以留心检点。虽似少便,《荀子》曰:“便者,不便之便也”,古人制作,盖有深意在。
(用心良苦耶? ...憑空亂想,會否因杖太長容易碰物而躀倒?...@-@)

近时多用短杖,非杖也。其长与腰齐,上施横杆四五寸,以使手执,名曰“拐”。取梅柘条,老而坚致,天然有歧,出可执者为佳。少壮俱携以游山,及行远道,颇借其力。若老年或散步旷野,或闲立庭除,偶一携之。然恒情喜便易而厌委曲,往往用拐不用杖,制作之本意,恐渐就湮也。
(近一兩年都想買定枝 "拐" 備用。趁大人今年暑假回港,囑若見型仔的,替我買枝回來。大人知我奄尖OR GOR,只是唯唯諾諾,當然睬我都儍。看看幾時自己興心去搵 ...  :-) )

○杂器

捶背以手,轻重不能调。制小囊,絮实之,如莲房,凡二;缀以柄,微弯,似莲房带柄者。令人执而捶之,轻软称意,名“美人拳”。或自己手执,反肘可捶,亦便。
(小時用過類似之物(?) ~ 用作幫外婆捶背。柄軟(用籐?)有彈性,柄端只一囊。捶時要眼到、手到,復要施以陰力,方能隨心所欲中位又夠力度,令受捶者舒服。事畢,或得一毫斗零賞賜,則往大笪地食牛雜或租公仔書去也。 :-D )

○枕

 侧卧耳必着枕,老年气血易滞,或患麻木,甚且作痛。办耳枕,其长广如枕,高不过寸,中开一孔,卧时加于枕,以耳纳入。耳为肾窍,枕此并杜耳鸣耳塞之患。
(想像不到如何用法:中開一孔,以耳納入...那豈非不能輾轉、反側?...@-@)
  
○便器
 
便器老年夜少寐,不免频起小便,便壶实为至要。制以瓷与锡,俱嫌取携颇重,惟铜可极薄为之,但质轻又易倾覆。式须边直底平,规圆而匾,即能平稳。大便用圊 桶,坐略久,即觉腰腿俱酸,坐低而无依倚故也。须将环椅于椅面开一孔,孔大小如桶,铺以絮垫。亦有孔如椅面,桶即承其下,坐既安然,并杜秽气。
(麻煩之至!私意現代的抽水馬桶真是個十分偉大的發明。)

《葆元录》曰:“饱则立小便,饥则坐小便;饱欲其通利,饥欲其收摄也。”愚谓小便惟取通利,坐以收摄之,亦非确论。至于冬夜,宜即于被中侧卧小便,既无起坐之劳,亦免冒寒之虑。
(小恭立就通利,坐就收攝耶? 一樣痾法耳,唔明?!)

《六砚斋三笔》曰:“养生须禁大便泄气,值腹中发动,用意坚忍,十日半月,不容走泄,久之气亦定。此气乃谷神所生,与真气为联属,留之则真气得其协助而日 壮。”愚谓频泄诚耗气,强忍则大肠火郁。孙思邈曰:“忍大便,成气痔。”况忍愈久,便愈难,便时必至努力,反足伤气。总之养生之道,惟贵自然,不可纤毫着意,知此思过半矣!《黄庭经》曰:“物有自然事不烦,垂拱无为心自安。”《道德经》曰:“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(豈有此理,不知<六硯齋三筆>是何時何人之書。
堅忍......則腹中益堅,而百忍則成金也。久之...或更變化石矣!慎之慎之!  XD )


還有一大堆養生粥譜...

不過並非及第粥、大蝦粥、艇仔粥...;而係甚麼胡桃粥、胡麻粥...之類,養生之效未知,可以肯定不會好吃。



2 則留言:

  1. 嘩...好多字....殘體字........我都係同你D任食魚生熟D.......:P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好, 咁稍後讓你地大家再見下面聚舊... :-D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