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2月31日星期日

陋車銘

汽車在加拿大幾乎是必需品。對許多人來說,汽車除作代步的實際用途之外,心底都希望擁有一輛夢寐以求的dream car。

選輛甚麼樣的車與日後怎樣對待這輛車,很能反映一個人的個性。若說選婿要看他打麻將的牌品,在加拿大倒不如觀察他的駕駛態度,和他對那部私人座駕的愛錫程度。

加拿大地方遼闊,汽車不只是個人代步工具,更是我們的親密戰友。無論陰天晴天,以至雪暴風霜,有需要人車就得往路上闖。所以除了價錢、款式以外,安全、可靠都是買車者其中最關心的因素。

移民第三年,從弟弟處搬出另置居所,便買了一輛中型日本車,用到現在已近九年。那時覺得款式不錯,價錢適中,而且「個子不太嬌小」,較有安全感。一向驚青,覺得太細的車未盡適合加拿大的道路環境,譬如近年開始流行的超級迷你smart car,體積實在太小,有甚麼交通意外,很易「到肉」,心理威脅極大。本來細車在市區行走沒甚麼問題,不過加拿大多高速公路,一般「正常」行車速度動輒逾百公里,路上又每多貨櫃車、運車車之類的載重大車行走,若與smart car並駕齊行,簡直大巫見小巫,比例一似戰艦挨着舢舨。僅是巨型車高速行過帶動的氣流,細車許多時已有「無風無雨卻飄搖」的「搶軚」感覺。不要說碰撞,迷你車就算遇到輕微「挨擦」也會較傷。我的座駕已不算太小,然而在高速公路一見該類龐然大物在己車附近,都盡量避之則吉,趕快超越而去。

「天晴地快」(套用賽馬術語),開車的確是賞心樂事。尤其有機會在郊野的公路奔馳,無塞無阻,一邊開車,一邊欣賞路旁景色,心情特別舒暢。有時興起更故意在彎路稍為加油,沿彎快速而過,享受那種速度和操控自如所帶來的快感和滿足感。可是冬天開車便要格外小心。在雪地尤其是未及剷雪或灑鹽而積了厚雪的街道,行車恍似划船,,若以道路的時速上限行駛,有事慌忙突然大力剎車,汽車很容易滑胎失控,險象橫生,後果如何只能眼巴巴聽天由命。許多時一串車在公路上連環相撞,都是因為天氣和路面惡劣,車輛想停也停不住的緣故。厚雪會陷汽車輪胎空轉而進退不得;遇到雪暴更會視野不清;有時氣溫持續在攝氏零度即結冰點附近忽上忽下,導致雨雪交加,不少路面結有暗冰,冰霧和冰雨令路面變得極端濕滑,甚至可以從路面上反射出汽車的倒影;諸如此類的惡劣天氣和路面情況,汽車非常容易失控。所以冬天一見有雪,駕車者都會減低速度,甚至慢行如蝸,與天晴地快時開得風馳電掣完全是另一番光景!許多人就是因為安全理由,寧願多付金錢買輛四驅,又在冬天更換雪胎等等,做足準備功夫,以減低雪地行車的危險。

我的dream car 是輛歐洲車,不過車價固然比日本車貴得多,之後的使費亦隨之一闊三大。新車落地只會不斷減值,用得幾年便不值錢,所以不捨得買太貴的車,dream car於是可望而不可即。目前所用的日本車隨我多年,自己怕麻煩,除了定期為它好好保養,一年四季都以同一裝備上路,至今尚幸不枉我對它的信賴,未有發生扭計或怠工等情況,令我相當滿意,相信往後這老朋友仍會繼續伴我出入好一段日子。

適逢聖誕後香港網絡失靈,未能與網友交流,乘閒遂作「陋車銘」一篇,以誌其勞。銘曰:

車不在多,有一則成。款不在新,暢順則靈。斯是陋車,惟吾技勝。四門易出入,灰色我垂青。乘客感舒適,馬力非太勁。可以放暖氣,播歌聲。無拖車之苦惱,有車主之豪情。西遊溫哥華,北上白馬城。阿大曰:「何陋之有?」


(註:白馬為加國西北小鎮white horse,附近有另一小鎮名黃刀(yellow knife),每見此兩地名,都想起印第安人出現在西部牛仔片的場景。)


2006年12月5日星期二

商品及服務稅

加拿大的社會福利一向為人稱道。一般看醫生和住醫院都免費(看醫生藥費則自付,不過另有津貼計劃照顧每月支付高昂藥費的低收入家庭,住院則連藥物都免費);失業可領取失業援助金;全無入息的老人,各項津貼最多每月逾千元等等……。然而這些令人羡慕的各項優厚福利的背後,事實上全民都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。加拿大的貨勞稅(銷售稅),聯邦和省政府合共徵收14%(之前是15%,今年減了1%),除了一些民生必需食物如生肉、牛奶等獲得豁免,其他絕大部份消費都要另加14%稅項。此外,個人薪俸稅的稅階,最高竟是4050%之重!失業援助金是由在職人士每月從薪金扣除一定比例的供款,集中運作,以支付給失業人士。福利國等於萬稅國,羊毛出在羊身上,萬變總不離其宗。

香港的社會福利是及不上加拿大,然而市民的稅務負擔和加拿大人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。殖民地時代的財政預算實際上極少會出現赤字,就算原本是一個平衡預算,到頭來總因為年度賣地成績超乎理想,又會有一大筆額外盈餘撥入庫房。香港有一段長時間經濟持續興旺,於是港府託庇於高地價政策,就算一般稅率相對較低,財政盈餘都與年俱增,終於留下幾千億元給特區政府花費。可是實際香港的土地資源有限,經濟環境亦會時刻跟隨外圍有變,賣地收入不可能保證永遠好景。沙士時期政府入不敷支,手足無措,社會死氣沉沉;人心虛怯,景況仍歷歷在目。

香港政府的施政很多地方的確不知所謂,亂搞一通。然而在研究開徵銷售稅一事上,我卻覺得方向正確。銷售稅其實算是比較公平而又稅基夠闊的稅制,有錢人消費較多較高,便要隨消費付更多的稅;普羅市民也可因應自己能力而選擇消費。當然,政府在這方面還要認真研究如何照顧弱勢社群,免他們百上加斤,加拿大對低收入家庭會有貨勞稅的退稅津貼。徵收的稅率亦可以酙酌,香港沒可能徵收如加拿大一樣百分之十幾那麼高的稅率。

銷售稅是全民無一可以身免的稅制,總有些人因為自己要多付一些而抗拒,提出反對聲音。要維持現有的福利,長遠來說香港實在已有必要未雨綢繆,開源鞏固稅基,況且社會上經常有人埋怨目前福利不足。要增加福利,便要增加開支,錢從那裏來?政府之前曾經也這樣向市民解釋。可如今港府一反語調,在原定推行銷售稅諮詢期屆滿前竟自動提早宣布擱置,說是順應民意。然而這難免令人猜疑,其動機是特首為下屆連任而作的政治考慮。曾特首剛謁見胡主席不久即有此決定,時間何其巧合。正常來說,明年三月諮詢期屆滿時宣布才合情理,何以急不及待?未有全盤計劃解決稅基狹窄的問題就貿然放棄,他日真的面臨財政困難如何自圓其說?到時又會不會有令市民更難以接受的方案?我總懷疑這個決定長遠來說恐非香港市民之福?!